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复合化学添加剂
1)  compound chemical additives
复合化学添加剂
1.
The mechanism of spray mist with compound chemical additives to kerosene pool fire;
复合化学添加剂细水雾抑制煤油池火的机理
2)  composite additive
复合添加剂
1.
Study on lead-and cadmium-free composite additive for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无铅无镉化学镀镍复合添加剂的研究
2.
In this paper,with respect to the low reactive activity of ludwigite from Wengquangou for the manufacture of borax by the CO2-soda process,a kind of composite additive was employed for the calcination of ludwigite.
针对碳碱法加工翁泉沟硼铁矿生产硼砂过程中存在的矿石活性低等问题,通过添加复合添加剂对硼铁矿进行活化焙烧,用常压碱解率评价焙烧矿的反应活性,分别考察了复合添加剂用量、焙烧温度以及焙烧时间对翁泉沟硼铁矿反应活性的影响。
3.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mposite additive is more excellent than the monocomponent additive in grinding and strength enhancement,the composite additive not only can increase the fineness of slag,improv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but also increase the strength of sla.
选择多元醇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别与碱性激发剂和高效磺酸盐减水剂进行复合,研究了复合添加剂对矿渣粉体和矿渣-水泥浆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3)  composite additives
复合添加剂
1.
Influence of composite additives on performance of PbO_2 electrode and exploitation of its mechanism;
复合添加剂对PbO_2电极性能影响及机理探讨
2.
The results indicat that composite additives can greatly increase the permeate flux of the substrate membrane,the permeate flux decrease when the c.
结果表明,采用复合添加剂可以大大提高基膜的水通量;且水通量随铸膜液中聚砜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复合添加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芯液中溶剂含量的增加而下降。
3.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composite additives on sintering temperature and microstructure of nano-zirconia toughened alumina ceramics.
目的探讨复合添加剂对烧结纳米氧化锆增韧氧化铝陶瓷烧结温度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4)  compound additives
复合添加剂
1.
Experimental on water mist contained compound additives extinguish kerosene pool fire;
含复合添加剂细水雾熄灭煤油池火实验
2.
The influence of oxides and compound additives on the stability of CaSO_4 at high temperature;
氧化物及复合添加剂对硫酸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
3.
Research on briquette compound additives at high temperature;
高温型煤复合添加剂的研究
5)  complex additive
复合添加剂
1.
The paper represents the effect of complex coal,complex additive,concentration of slurry and concentration of additive on the stability of coal-oil-water slurry.
考察了复合煤、复合添加剂及煤浆煤浓度和添加剂用量对煤-油-水三元煤浆稳定性的影响。
2.
And the formula of a complex additive was finalized and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the tailored flour for steamed b.
在分析面粉组分及其对馒头制品的影响、馒头专用粉的生产及品质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试验,深入研究了几种生物酶制剂和乳化剂对馒头专用粉粉质指标和制品的改良作用,最终确定了复合添加剂的配方并在公司馒头专用粉生产中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Its application property was describ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complex additive.
介绍了我国内燃机油复合添加剂的现状,从复合剂的配方组成角度阐述了其使用性能,并根据国外的发展动向,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预测了国内复合剂的发展趋势。
6)  compound additive
复合添加剂
1.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ammonium bicarbonate compound additive;
碳铵复合添加剂的应用研究
2.
Experiment and research on S type wet spraying concrete compound additive;
S型湿喷混凝土复合添加剂的试验与研究
3.
Effect of compound additive on muscle amino acid composition in pigs;
复合添加剂对肥育猪肌肉氨基酸组成影响的研究
补充资料:塑料添加剂
      塑料配混时,少量加入到合成树脂或其配混料中,以改善成型加工或赋予制品某种性能的一类化学物质。这类物质分散在合成树脂或其配混料中,并不影响合成树脂的分子结构。
  
  主要性能  对塑料添加剂的主要要求是:①高效:在塑料加工和应用中能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添加剂的选用应依据配混料的综合性能要求。②相容性:能与合成树脂较好地相容。③持久性:在塑料加工和应用过程中不挥发、不渗出、不迁移、不溶出。④化学稳定性:在塑料加工和应用过程中不分解,不与合成树脂及其他组分发生化学反应。⑤无毒:对人体无任何毒性作用。⑥价格低廉。
  
  添加方式  添加剂的添加方式取决于:合成树脂的物理形态和熔融特征;添加剂的物理形态和浓度;添加剂在配混料中的分散度和溶解度;配混料的最终物理状态。添加时多采用高速混合、密炼和挤出等工艺。添加剂添加后的效果,除取决于其作用机理外,还取决于正确的添加顺序。
  
  类型  塑料添加剂按其特定功能可分为七大类:①改善加工性能的添加剂,如热稳定剂、润滑剂等。②改善机械加工性能的添加剂,如增塑剂、增韧剂等。③改善表面性能的添加剂,如抗静电剂、偶联剂等。④改善光学性能的添加剂,如着色剂等。⑤改善老化性能的添加剂,如抗氧剂、光稳定剂等。⑥降低塑料成本的添加剂,如增量剂、填充剂等。⑦赋于其他特定效果的添加剂,如发泡剂、阻燃剂、防霉剂等。
  
  热稳定剂  能阻止塑料因受热所发生降解作用的添加剂。由于聚氯乙烯的热敏性突出,所以热稳定剂多用于聚氯乙烯类塑料的配混中。根据化学结构,可分为铅盐、混合金属盐、有机锡和特定用途热稳定剂四大类。
  
  ① 铅盐:最早应用的一类热稳定剂。具有较优良的长期热稳定性、耐候性和电绝缘性,但影响制品透明性,有毒,有初期着色性,易硫化污染,与聚氯乙烯的相容性和分散性差。铅盐无润滑性,故要与金属皂类润滑剂并用。常用品种有三碱式硫酸铅、二碱式亚磷酸铅。多用于不透明聚氯乙烯板、管及电线和电缆护套制造中。
  
  ② 复配型金属盐:最通用的一类热稳定剂。常以液体、糊剂或粉末的预配形式出售。常用品种有钡-镉、钡-钙-锌、钡-锌、钙-锌和钙-镁-亚锡-锌的高级脂肪酸盐类。这类热稳定剂常与有机辅助剂(如亚磷酸酯类、环氧化合物、多元醇以及酚类抗氧剂等)并用,组成适应不同加工工艺和制品应用要求的复配型热稳定剂。
  
  ③ 有机锡:这类热稳定剂主要用于要求透明的各种软聚氯乙烯制品。常用品种有马来酸酯类、硫醇盐和羧酸酯类。其中,马来酸二正辛基锡、S,S'-双(硫代甘醇酸异辛酯)二正辛基锡,可作为无毒稳定剂,用于食品及医药包装材料。
  
  ④ 特殊用途热稳定剂:指某些有特定效果的纯有机化合物,如碱性乳液聚合聚氯乙烯中使用的α-苯基吲哚、氨基巴豆酸酯类,石棉填充聚氯乙烯地板材料中使用的季戊四醇或双氰胺。
  
  正确选择和配合热稳定剂可达到最佳的协同效应。为了适应无毒和高耐候性的特定要求,热稳定剂研究的重点是开发混合金属盐和有机锡化合物的新品种,少用重金属而又可提高稳定效果的品种,以及具有协同效应的低毒或无毒的复合型品种。
  
  润滑剂  在塑料加工中,能降低塑料粒子之间的摩擦、塑料大分子之间的摩擦、塑料对加工设备金属表面的粘附性,以及改善塑料熔体流动性,提高加工效率的添加剂。尤其在聚氯乙烯加工中,润滑剂是必不可少的添加剂。其作用可分为两类:熔化前在塑料粒子之间以及熔化后在塑料熔体与加工设备金属表面之间所起的作用,称为外润滑作用;熔化后在塑料大分子之间所起的作用,称为内润滑作用。有些润滑剂的作用介于两者之间。几乎所有润滑剂的作用方式,都随塑料的其他组分的改变而改变。润滑剂的化学结构是决定其作用方式的首要因素。通常,润滑剂的碳链越短,极性越强,其内润滑作用越大;碳链越长,则外润滑作用越大。常用塑料润滑剂的类别和代表性品种见表。一种润滑剂一般难于满足全面的要求,生产中常将几种润滑剂并用,所以复配型润滑剂发展很快。
  
  
  抗静电剂  又称静电消除剂。混入塑料中或涂覆于塑料制品表面,能降低表面电阻,适度赋予导电性,从而消除或防止静电荷积累所产生的危害的添加剂。抗静电剂大多属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作用机理主要有4种:亲水基团增加塑料制品表面吸湿性,形成单分子导电膜层;增加制品表面的离子浓度,提高其导电性;增大摩擦体之间的介电性;增加制品表面平滑性,减低其摩擦系数。
  
  按使用方法,可分为涂覆型和内加型两类。涂覆型抗静电剂可用各种涂覆方法涂施于制品表面,见效快,适应面广,但易因摩擦和洗涤而损失,因此只有短期抗静电效果。内加型抗静电剂可直接混入塑料中,均匀分散后,有持久性抗静电效果,故普遍采用。
  
  抗氧剂  又称抗氧化剂。能抑制或延缓塑料在制造、加工、应用和贮存中,因受热、光、机械应力、电场、辐射及添加剂中所含重金属离子等因素所引起的塑料及制品外观和内在性能的劣化作用。其种类繁多。按化学结构可分为酚类、胺类、含磷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和有机金属盐等5大类。根据不同的作用机理,酚类和胺类又称为主抗氧剂,含磷和硫的化合物又称为辅抗氧剂。主抗氧剂的作用是捕获氧化降解中产生的活泼自由基,从而中断链式降解反应,达到抗氧化目的。辅助抗氧剂的作用是将氧化降解的中间产物分解为非自由基产物。通常,主、辅抗氧剂并用,通过相互的协同效应达到最佳的抗氧化效果。抗氧剂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提高抗氧效率、持久性和相容性。
  
  近年来出现了大分子量(500~1000)抗氧剂,分子内除含有抗氧基团外,还有庞大的辅助基团,借助增大分子量来提高抗氧持久性。此外,还有反应型抗氧剂,能在塑料制造和加工过程与合成树脂组分发生化学反应,有永久性抗氧剂之称。
  
  光稳定剂  能抑制或减弱塑料因吸收紫外光而导致的光降解或光老化作用,延长塑料制品使用及贮存寿命的添加剂。其机理在于屏蔽光辐射源,吸收并消散能引发塑料降解的紫外光辐射,或消散塑料分子上的激发态能量。光稳定剂可在塑料配混中混入。常用的光稳定剂有:水杨酸酯类、二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取代丙烯腈类、三嗪类和有机络合物类。
  
  发泡剂  能在特定条件下产生大量气体,使塑料形成连续或不连续微孔型结构的添加剂。具有这种微孔结构的塑料,称为泡沫塑料或微孔塑料。根据产生气体的方式,发泡剂可分为物理发泡剂和化学发泡剂两大类。
  
  ①物理发泡剂:一般是无味、无毒的惰性气体,或稳定性良好、沸点低的不燃性液体。常用惰性气体有氮、二氧化碳和空气,常用低沸点液体有四氯乙烷、氯甲烷和戊烷等。此外,可溶出性固体化合物(如食盐)也是常用的物理发泡剂。物理发泡剂适用于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的发泡。
  
  ②化学发泡剂:在室温下稳定,而在塑料加工温度下能分解释出大量气体的化合物。在泡沫塑料制造中应用很普遍。工业上常用的化学发泡剂大多是释放氮为主要气相成分的有机化合物,和能分解并分别释放氨或二氧化碳的碳酸氢铵和碳酸氢钠。化学发泡剂多适用于各种热塑性塑料的发泡。为了降低化学发泡剂的分解温度,改善其分散性和提高发泡量,也常使用一种能活化化学发泡剂的发泡促进剂,或称助发泡剂,如水杨酸、尿素等。
  
  阻燃剂  能阻止塑料引燃或抑制火焰蔓延的添加剂。多为含卤素、磷、锑、硼、铝等元素的无机或有机化合物。按其使用方式,可分为反应型和添加型两大类。反应型阻燃剂作为单体参与合成树脂的聚合反应,对塑料性能影响较小。添加型阻燃剂则在塑料配混过程中,以一般方法混入合成树脂,使用方便,适应性强,但常会影响塑料性能。常用品种有三氧化二锑(锑白)、三水合氧化铝、硼酸锌、偏硼酸锌、四溴丁烷、六溴联苯、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等。大多数阻燃剂常按多种机理发挥其功能,因此,常同时使用几种阻燃剂以求达到最佳的协同效应。
  
  由于塑料在建筑、汽车、飞机等工业领域中应用日益广泛,对阻燃要求日趋严格,所以阻燃剂的增效性配方研究成为实用研究的重要课题。此外,塑料燃烧生成的烟雾和毒性气体所引起的生理效应日益受到重视,所以,开发不挥发性阻燃剂,以增大表面结焦层及其稳定性,减少燃烧时毒性气体的逸散,也是当代阻燃剂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参考书目
   L.马西亚著,王佩云译:《塑料添加剂的作用》,轻工业出版社,北京,1980。(L.Mascia, The Role of Additives in Plastics, Edward Arnold, London,1974.)
   本吉正信等編:《プラスチツヶ配合剤の理論と実際》,株式会社プラスチツヶス·ェ一ジ,大阪,1971。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