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技术
1)  technology [英][tek'nɔlədʒi]  [美][tɛk'nɑlədʒɪ]
技术
1.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ir jet technology;
空气喷射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2.
The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echnology principle of laundry soap made by non-salting out mathod;
无盐析法制洗衣皂的技术原理初步解析
2)  Technique [英][tek'ni:k]  [美][tɛk'nik]
技术
1.
Application of techniqueson precised reservoir description in oil explotation in reservoir of chang6 of wuliwan block of jing'an oilfield;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在五里湾长6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2.
Study on the oxygen-natural gas cutting and welding technique;
氧—天然气切割和焊接技术研究
3)  techniques [英][tek'ni:k]  [美][tɛk'nik]
技术
1.
The Related Techniques of Proteomic Research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the Funda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
蛋白质组学研究相关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2.
Energy saving modification techniques for Liaoning buildings;
辽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浅析
4)  skill [英][skɪl]  [美][skɪl]
技术
1.
Research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ing skill of expressway rock slope organism protection;
高速公路岩石边坡生物防护综合开发技术研究
2.
Discussion on methods of road constructing skill management;
浅析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方法
5)  Technical [英]['teknɪkl]  [美]['tɛknɪkḷ]
技术
1.
Values of Australian patient satisfaction monitoring on political and technical perspectives;
澳大利亚病人满意度监测的政策和技术价值
2.
The Technical Study Report On FT8-55 Gas-fired Compressor Unit;
FT8-55燃压机组技术考察报告
6)  technics [英]['tekniks]  [美]['tɛknɪks]
技术
1.
Import and assimilation of technics for VRLA batteries;
固定型VRLA蓄电池技术的引进和吸收
2.
The importation of equipment and technics of VRLA batteries for stationary application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引进的GLB固定型阀控铅酸(VRLA)蓄电池技术是迄今我国同类引进技术中的最新技术
3.
This paper shows a practical and scientific grouting technics and technology through the study on the grouting technics.
通过对锚注加固技术的实践研究 ,摸索出实用、科学的锚注加固技术及工艺 ;对锚注锚杆的布置、锚杆结构、锚固药卷、注浆方式及参数进行了优化 ,对锚杆安装、注浆工艺进行了完
补充资料:技术
技术
technology

   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依靠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来创造、控制、应用和改进人工自然系统的活动的手段和方法。它是技术哲学的基本研究内容。
   “技术”一词,源于希腊文τεχγη,它既指人造物品、精巧的器具,又指人的创造天才和能力,即经过实践获得的经验、技能和技艺。人们还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技术,把它看作是能够达到目的的手段,即把一切有效的行为和方法都看作是技术。中国古代除了把开物(对物的加工)看作技术,还有“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之说,不仅认为生产、医疗、射箭、驾车是技术,而且把祭祀、卜卦都归属技术之列。现代也有人认为,技术应指包括管理术、统治术等在内的一切称之为“术”的东西 。技术的原意,反映人类与天然自然界的能动关系,它与人工自然的创造密切相关,主要是指生产技术和工程技术。
    技术概念的历史  技术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技术随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和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当人类首次用石头做成原始的劳动工具——石器工具 ,实现了从猿到人的转变,从而也揭开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历史序幕时,就有了技术的最初萌芽。在原始的刀、斧、弓、箭等工具的制造中,在狩猎、饲养、栽培的农、牧业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不断积累,逐渐形成了原始时代各项相应的技术。农业与手工业的分工,造就了一批最初的工匠,形成了专门从事冶炼、造船、建筑、水利以及生产工具的发明、研制和施工的独立社会职业。古代技术基于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积累,主要被理解为个人的技能和技艺。
   任何技术都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原始技术中飞矛 、投杖、弓箭的发明也都暗含着一定的力学原理。但由于古代科学本身还不发达,又存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造成科学传统与工匠传统的长期分离。直到近代以前,技术主要依赖于工匠经验和个人技艺世代相传、渐进积累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18世纪 60 年代开始了席卷整个欧洲的产业革命,使机器成为至关重要的劳动手段,各种形式的工作机和动力机促使生产力迅速进步;机器的应用,火车、轮船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机器的出现,以自然力来代替人力,不能只凭个人的经验和技能,而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规律,以自然科学来代替从经验中得出的成规。法国百科全书派的代表D.狄德罗在《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手工业详解辞典》一书中,首次把“技术”列为百科全书的条目。由于劳动工具是生产技术水平的客观尺度,特别是产业革命 ,是从工具机的发明开始的;近代技术发明又必须立足于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自觉的应用,狄德罗把技术定义为达到某一目标的工具与规律相结合的体系。把劳动手段看作是技术的主体,是18~19世纪技术观的主流。
   20世纪以后,科学有了迅速的进步。一方面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依然存在;另一方面,科学日益成为技术的先导,技术的进步对科学的依赖性、技术与科学结合的趋势也加强了。发明、设计、工艺、控制程序越来越具有独立的意义。实际上,现代技术已经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技术的概念也很难以技能、方法、知识或劳动资料等某一方面的特征来概括。技术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不仅考虑人类的活动手段,而且要考虑到技术的知识水平和人对技术过程的控制程度。现代技术已形成了由技术原理、技术手段、工艺方法和技术操作等要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它包括技术的经验形态,知识(理论)形态,以及经验与知识的物化形态。
    技术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技术从它产生之日起就表现为人类对自然的控制、改造和利用。人们依据科学所揭示的客观规律,按照预定的目的,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自然界的物质材料、能量和信息进行变换加工,以直接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各种技术就是按它们所具有的能够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能力不同来区分的。工业技术、农业技术、医疗技术和运输技术等,或是基于物质材料的属性、形态和位置的改变,或是能量形式的转化,或是信息的传递、转换和处理。人类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加强改造自然的能力。技术的实质就是人对自然界能动作用的手段,依靠它,人类利用自然规律来改造自然界使之为自己的目的服务。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通过技术手段,延长人的自然肢体和活动器官,放大人的劳动器官、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的功能,不断提高利用、调整自然的能力。在人类改造自然的历史上,从古代的机器工具、人工取火、青铜器和铁器等重大技术发明到18世纪的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从19世纪电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应用到20世纪的原子能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技术上的每一个划时代的发明和运用,都标志着人类的一次解放和对自然的支配范围的扩大。
   技术作为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的表现是,在把天然自然变为人工自然的过程中,受自然规律的支配,要以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为基础。同时,技术的产生、演化的内在机制又是由技术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所规定的。技术要利用天然自然的物质、能源、信息和自然规律,技术的物质手段是人用来延长自然肢体和活动器官的人工自然物,因而技术具有自然的属性。技术又是为满足社会需要服务的,有其社会的目的性,技术的物质手段(劳动资料)作为人工的自然物,是客观自然界的一部分,但是从它的产生之日起就是一种物质存在的社会形式。技术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与社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并统一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之中,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条件制约着技术发展的方向。技术本身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也具有社会的属性。
    技术发展的动力和形式  社会需要是推动人们进行技术活动的动力,又是把技术成果应用于社会生产的动力。社会一旦出现了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推动技术发展。社会需要首先是生产力、工程建设和经济的需要,也包括政治、军事、文化和科学等多方面需要,以及技术发展本身的需要。而需要的水平和程度,又随不同的历史阶段、国家、地区和社会风土文化而异。
   社会需要虽然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但光有社会需要并不能产生相应的现实技术。一种社会需要必须转化为特定的技术要求,提出明确的技术目的,并具备达到这种目的所需的各种物质条件、知识条件和人们的努力,才可能有符合社会需要的现实的技术活动。在社会需要的推动下,技术的目的与手段的矛盾运动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特定的技术目的反映某种社会需要和时代的技术水平,社会需要、技术水平和技术手段都是不断发展的。在具备了一定技术手段的基础上,人们根据社会需要提出技术目的,技术目的又推动、促进人们去创造新的技术手段,在新创造出来的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又引起新的需要,人们又提出新的技术目的,从而推动技术的历史发展。
   技术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从技术的历史考察,任何技术的出现都要经过长期积累,新技术总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技术有其世代相承和连续发展的历史。技术发展过程中又有连续性的中断,在连续发展的序列中显现出阶段性。基于技术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产生了技术发展的两种形式:技术发展的连续性表现为渐进形式,即技术改进和技术革新;技术发展的阶段性表现为跃进形式,即技术革命。
   生产力的发展是技术进步的基础,自然知识、自然科学的启用对技术发展有重要作用,原有的技术基础以及各项技术之间的相互促进,也是新技术产生的源泉。发明是技术进步的起点,发明必须经过产品研制、设计、工艺开发、工业试验和推广应用诸环节,才能成为生产技术或工程技术。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技术协作、技术转移、技术评估和技术决策等是技术活动的重要形式。
    技术的社会作用  技术对物质生产过程、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而产生的精神生产过程有极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经济、科学和社会价值。技术与生产、技术与经济、技术与军事、技术与文化、技术与教育、技术与科学、技术与艺术和技术与人类生活等,已成为现代社会科学研究的主题。
   技术进步促进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不断地积累经验、技能和关于作业方法的知识,并通过技术教育培养出更高技术水平的劳动者。通过变革原有的生产工具,发明和研制新的机器设备,提供技术性能更高的劳动资料。技术的进步还不断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更广泛地利用新资源、新材料,创造出新的工艺和作业程序。技术凝聚于生产力的诸要素之中,并入生产过程,从而导致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并使劳动结构、企业结构、产业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在人类历史上,技术上划时代的发明和重大突破,都把生产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成为人类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手段和源泉。
   技术对社会政治、军事、文化艺术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带来极其深刻的影响。技术推动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技术造成强大的社会生产力,动摇了旧的上层建筑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基础,并为新社会的诞生创造条件。现代技术对增强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对提高社会生活质量 ,日益表现出十分重大的作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区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们的技术水平的差距。实现技术现代化,也是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迫切的社会任务。
   技术依赖于科学的状况,同时科学的发展又离不开技术实践和技术手段。技术实践是科学的来源和动力。现代科学与生产技术的相对独立性增强了,但现代科学在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技术的需要和技术提供的条件。新技术的开拓为科学探索提供强有力的手段,没有现代的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和缩微技术,没有粒子加速器和射电望远镜等技术,现代科学就寸步难行;科学职能的充分发挥也必须以技术为中介和桥梁,科学要通过技术才能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促进社会进步的现实力量。
   技术的社会应用有两重性,它既推动经济繁荣和社会文明,又会带来资源和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人口膨胀等负效应。技术悲观主义思潮就是在这种负效应的背景下形成的 。制定正确的技术战略和组织开展技术评估,合理地运用技术,使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