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lgae
[英]['ældʒi:] [美]['ældʒi]
藻类
1.
Research on controlling algae in water body by electro-hydraulic power impulse technology;
利用电液压脉冲技术控制水体藻类的研究
2.
Application of forecasting model for algae growth potential forecast of reservoir water;
采用预测模型预测水库水的藻类生长潜力
3.
The effect of algae on biodegradation of nonylphenol by microorganism;
藻类对壬基酚微生物降解的影响
2) alga
[英]['ældʒi:] [美]['ældʒi]
藻类
1.
Toxicity Effect of Hg~(2+) and Cr(VI)on Alga Growth in Eutrophic Water;
Hg~(2+)与Cr(VI)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生长的毒性效应
2.
Effect of alga growing on cultivation of photosynthetic bacterial in domestic wastewater;
生活污水中藻类生长对培养光合细菌的影响
3.
Influence of alga contamination on the quality of drinking water in the Tai Lake area;
藻类污染对太湖流域饮用水水质的影响
3) algal
[英]['ælgəl] [美]['ælgəl]
藻类
1.
Advance in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Iron on Algal Growth and Spectral Recognition
铁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及其光谱识别研究展望
2.
In the paper chlorophyll-a in water algal is measured by spectrophotometry.
目的为检测藻类叶绿素a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3.
The key technology to make the effective measure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eutrophication is to underst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restraining the algal growth.
富营养化防治的技术关键,是需要了解抑制藻类生长的外部环境条件及其影响作用规律。
4) alage
藻类
1.
The Surveying of Floating Alage and Researching of Nutrition State of Mian Lake Reservoirs in Ningbo;
宁波市主要湖库浮游藻类调查及营养状态研究
2.
The effect of the alage to water treatment is analyzed.
分析了藻类对水处理的影响,简要介绍了湖泊含藻水的处理方法,研究了预氧化法处理藻类的效果。
3.
The alage on metal ion has gathering strength.
藻类对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 ,可作为生物吸附剂应用于工业污水中重金属的去除及回收 ,是目前国外研究较多的一种处理重金属污染的方法 。
5) Phytoplankton
[英][,faitəu'plæŋktən] [美][,faɪto'plæŋktən]
藻类
1.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biomass and structure of phytoplankton.
在太湖用围隔试验,研究湖泊底泥和外源污染对富营养化湖泊藻类种群的影响。
2.
This paper reports the phytoplankton investigated and collected in four sections in the Fuqi River during the period of August 1988 to May 1990.
本文报道了1988年8月至1990年5月对釜溪河4个断面调查采集的藻类植物。
3.
This study is dealing with the summer phytoplankton species composition in northern part of west Taihu Lake by using the monitoring data from 1991 to 1997 and the three-time monitoring chemistry data and phytoplankton data in August 1997.
利用1991年至1997年对太湖梅梁湾的定点监测资料和1997年8月对西太湖北部的三次水化学和藻类布点监测资料,初步探讨了西太湖北部夏季藻类分布和种间关系。
6) alga classification
藻类分类
补充资料:藻类
无胚,自养,以孢子进行繁殖的低等植物。藻体为单细胞、群体或多细胞体,微小者须借显微镜才能看见,大者如马尾藻、巨藻等可长达几米、几十米到上百米。内部构造初具细胞上的分化而不具有真正的根、茎、叶。整个藻体是一个简单的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状体。藻类的生殖基本上是由单细胞的孢子或合子离开母体直接或经过短期休眠后萌发成新个体。
分类和特征 藻类植物共约为2100属,27000种。根据所含色素、细胞构造、生殖方法和生殖器官构造的不同,分为绿藻门、 裸藻门、轮藻门、 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甲藻门、蓝藻门、褐藻门和红藻门。
绿藻门 一般都呈草绿色,有单细胞、群体和多细胞种类,外形呈丝状、片状及管状等,还有多核胞的种类,形成如蕨类植物分枝的藻体。细胞壁主要为纤维素。色素体的形状、数目视种类而异。所含色素成分与高等植物相同。很多属、种的色素体上有蛋白核。繁殖方式为细胞分裂和产生各种类型的游动和不动孢子,有性生殖有同配、异配及卵配生殖等方式。游动细胞一般有 2或 4条顶生、等长的鞭毛。绿藻门中单细胞、群体和游动的种类为常见的浮游藻。石莼目、蕨藻目、管枝藻目及粗枝藻目均为大型底栖海藻。
裸藻门 亦称眼虫藻门,多为单细胞,无细胞壁,有些种类有一层具弹性的表质膜,细胞可以伸缩改变形状,也有的种类有一个固定形状的囊壳。所含色素与绿藻门相似,有的种类无色或具红色素。游动细胞具1~3条顶生的鞭毛。无性繁殖为纵分裂,有性生殖少见。多数生长于含有机质丰富的小型静水水体中,尤其是暖季阳光充足时常大量繁生形成膜状水华,使水呈浓绿、红或其他颜色。
轮藻门 所含色素和同化产物与绿藻相似。藻体大型、直立,中轴(茎)部分明显分化为节与节间,每个节上轮生小枝和侧枝。细胞单核。有性生殖器官发达,具藏精器和藏卵器,均生于小枝上。地下假根可行营养繁殖。丛生于水底、淡水或半咸水中,尤以稻田、沼泽、池塘、湖泊中更为常见,喜含钙质丰富的硬水和透明度较高的水体。
金藻门 多为单细胞或群体,游动种类多不具细胞壁;有壁的种类主要由果胶质组成,壁上有硅质或钙质的小片。色素体金褐色,除含叶绿素、胡萝卜素外,叶黄素主要为墨角藻黄素,还有硅藻黄素及硅甲黄素等。贮藏物为金藻昆布糖和油。繁殖时借分裂产生游孢子或内壁孢子;有性生殖主要为同配生殖。
黄藻门 为单细胞、群体、多核管状体或多细胞的丝状体。许多种类的营养细胞壁由大小相等或不相等的两片套合组成。色素体黄绿色,主要成分是叶绿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贮藏物为金藻昆布糖和油。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具 2条不等长的鞭毛。繁殖时产生游孢子或不动孢子;少数行有性生殖,常为同配生殖。
硅藻门 一般为单细胞,细胞壁含果胶质和二氧化硅,硅藻细胞形似小盒,由上壳和下壳两瓣套合而成,壳面上有花纹,还常有角状、刺状或刺毛状的突出物。色素体除含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外,还有硅藻素、墨角藻黄素等,贮藏物主要为油。通常以细胞分裂方法繁殖;有性生殖为不动配子的接合生殖或卵配生殖,合子发育经过复大孢子阶段。
甲藻门 多数为具双鞭毛的单细胞个体,细胞壁含纤维素,常由许多固定数目的小甲板按一定形式排列组成,也有不具小甲板的。色素体除含叶绿素、胡萝卜素外,还含有几种叶黄素,如硅甲黄素、甲藻黄素及新甲藻黄素等,细胞呈棕黄色,也有粉红色或蓝色的。贮藏物为淀粉和油。腐生或寄生。有些种类细胞内有特殊的甲藻液泡和刺丝胞等构造。繁殖方法为细胞分裂或产生游孢子;有性生殖为同配或异配,但少见。
蓝藻门 旧称蓝绿藻门。无色素体、细胞核等细胞器,与细菌同属原核生物。藻体为单细胞、丝状或非丝状的群体,色素除叶绿素、胡萝卜素外还有几种特殊的叶黄素及大量的藻胆素。贮藏物以蓝藻淀粉为主。无色中央区仅含有相当于细胞核的物质,无核膜及核仁,称为"中央体"。生殖一般借细胞分裂,有些种类形成孢子。多喜生于含氮量高的碱性水体中,有的种类能在温度较高的温泉中生长。
褐藻门 均为多细胞体,有些种类体型很大,构造也较复杂,最简单的是丝体状。色素体呈褐色,除含叶绿素及胡萝卜素外,还含大量墨角藻黄素。贮藏物为褐藻淀粉及甘露醇。以产生游孢子或不动孢子繁殖,有性生殖为同配、异配或卵配。游动细胞梨形,侧生两根不等长的鞭毛,多数种类有世代交替。许多大型褐藻为冷水性海藻,资源颇丰富。海带在中国北部及东南沿海已大量人工养殖。
红藻门 绝大多数为多细胞体,体长从几厘米到数十厘米。一般为紫红色,也有褐色或绿色的。除含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外,还含有藻胆素(藻红素及藻蓝素)。贮藏物为红藻淀粉。繁殖方法为产生孢子和卵配生殖,都不具鞭毛。有性生殖过程复杂,雌性生殖器称为果胞,其前端有一延长部分称为受精丝,精子附着受精丝上受精。大多数红藻都有世代交替。
分布和生态习性 藻类分布的范围极广,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在只有极低的营养浓度、极微弱的光照强度和相当低的温度下也能生活。不仅能生长在江河、溪流、湖泊和海洋,而且也能生长在短暂积水或潮湿的地方。从热带到两极,从积雪的高山到温热的泉水,从潮湿的地面到不很深的土壤内,几乎到处都有藻类分布。除轮藻门外的各门藻类都有海生种类。
根据不同的生态习性,藻类可分为浮游藻和底栖藻。浮游藻是在水中漂浮生活的小型藻类,包括硅藻、甲藻、金藻、黄藻、隐藻、裸藻和蓝藻等门及绿藻门的单细胞种类。绿藻门的其他种类尤其是褐藻门和红藻门的种类,全为大型多细胞的海洋底栖藻。底栖藻和陆生植物一样,需要固定的生长基层。一般分布在沿岸、潮间带或浅水的底质上。 藻类根据生长地域又可分为淡水藻、 海藻、盐水藻、流水生藻、气生藻、土壤藻、温泉藻、冰雪藻和附生藻等。
温度是影响藻类地理分布的主要因素。海藻根据生长地点温度的差异可分为3种类型:①冷水性种。生长和生殖最适温小于4℃,其下又可分为适温为0℃左右的寒带种及适温为0~4℃的亚寒带种。②温水性种。生长和生殖的最适温为4~20℃,其下又可分为适温为4~12℃的冷温带种和适温为12~20℃的暖温带种。③暖水性种。生长和生殖适温大于20℃,又可分适温为20~25℃的亚热带种及适温大于25℃的热带种。多数海藻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不强,因此在海水温度变化大的海区,一年中种类的变化很大,冬天有冷水性藻类,夏天有温水性藻类,它们能在较短的适温时间内完成生命周期。但有些底栖海藻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强,如石莼几乎在世界各地都能全年生长。淡水藻中多数硅藻和金藻类在春天和秋天出现,属于狭冷性种;有些蓝藻和绿藻仅在夏天水温较高时出现,为狭温性种。
光照是决定藻类垂直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水体对光线的吸收能力很强,湖泊10米深处的光强仅为水表面的10%;海洋100米深处的光强仅为水表面的1%;而且由于海水易于吸收长波光,还造成各水层的光谱差异。各种藻类对光强和光谱的要求不同,绿藻一般生活于水表层,而红藻、褐藻则能利用绿、黄、橙等短波光线,可在深水中生活。
水体的化学性质也是藻类出现及其种类组成的重要因素。如蓝藻、裸藻容易在富营养水体中大量出现,并时常形成水华;硅藻和金藻常大量存在于山区贫营养的湖泊中;绿球藻类和隐藻类在小型池塘中常大量出现。
此外,生活于同一水域的各藻类相互间的影响对它们的出现和繁盛也有重要作用,某些藻类能分泌物质抑制其他藻类的形成和发展。
经济意义 藻类在经济上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①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固定无机碳,使之转化为碳水化合物,从而为水域生产力提供基础。海洋浮游藻的总生产力估计每年为31×109吨碳。在食物链的转换中,1千克鱼肉约需100~1000千克浮游藻,因此浮游藻类资源丰富的海区都是世界著名渔场所在地,而浮游藻类的产量就成为估算海洋生产力的指标。②在池塘鱼类养殖中一般根据水色判断水质,而水色是由藻类的优势种及其繁殖程度决定的。如血红眼虫藻占优势种时表现红色水华,说明水质贫瘦;衣藻占优势时呈墨绿色水华且有粘性水泡,表示水质肥沃;微囊藻与颤藻、鱼腥藻占优势时池水呈铜锈色纱絮状水华,味臭有害于鱼;蓝裸甲藻占优势形成的蓝色水华是养殖鲢、鳙、鲤、鲫、非鲫高产鱼池的典型水质之一,但繁殖过盛也会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泛池。此外,扁藻、杜氏藻、小球藻等单细胞藻类蛋白质含量较高,是贝类、虾类和海参类养殖的重要天然饵料。③固氮蓝藻是地球上提供化合氮的重要生物,也是可利用的重要生物氮肥资源。目前已知固氮蓝藻有120多种,在每公顷水稻田中固氮量达16~89千克。④褐藻门的海带、裙带菜,红藻门的紫菜,蓝藻门的发菜,绿藻门的石莼和浒苔等都是重要的食用藻类。⑤藻类在工业上的用途主要是提供各种藻胶。褐藻门的海带、昆布、裙带菜、鹿角菜、羊栖菜等除供食用外,可作为提碘、甘露醇及褐藻胶的原料。巨藻、泡叶藻及其他马尾藻也可作为提取褐藻胶的原料。褐藻胶在食品、造纸、化工、纺织工业上用途广泛。从石花菜、江蓠、仙菜等可提取琼胶用作医药、化学工业的原料和微生物学研究的培养剂。从红藻门的角叉藻、麒麟菜、杉藻、沙菜、银杏藻、叉枝藻、蜈蚣藻、海萝和伊谷草等藻类中,可提取在食品工业上有广泛用途的卡拉胶(见海藻化工产品)。
此外,藻类还可用于污水净化和作为测量海流的指示生物,在使自然界中无生物地区转化为适合生物生长的地区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分类和特征 藻类植物共约为2100属,27000种。根据所含色素、细胞构造、生殖方法和生殖器官构造的不同,分为绿藻门、 裸藻门、轮藻门、 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甲藻门、蓝藻门、褐藻门和红藻门。
绿藻门 一般都呈草绿色,有单细胞、群体和多细胞种类,外形呈丝状、片状及管状等,还有多核胞的种类,形成如蕨类植物分枝的藻体。细胞壁主要为纤维素。色素体的形状、数目视种类而异。所含色素成分与高等植物相同。很多属、种的色素体上有蛋白核。繁殖方式为细胞分裂和产生各种类型的游动和不动孢子,有性生殖有同配、异配及卵配生殖等方式。游动细胞一般有 2或 4条顶生、等长的鞭毛。绿藻门中单细胞、群体和游动的种类为常见的浮游藻。石莼目、蕨藻目、管枝藻目及粗枝藻目均为大型底栖海藻。
裸藻门 亦称眼虫藻门,多为单细胞,无细胞壁,有些种类有一层具弹性的表质膜,细胞可以伸缩改变形状,也有的种类有一个固定形状的囊壳。所含色素与绿藻门相似,有的种类无色或具红色素。游动细胞具1~3条顶生的鞭毛。无性繁殖为纵分裂,有性生殖少见。多数生长于含有机质丰富的小型静水水体中,尤其是暖季阳光充足时常大量繁生形成膜状水华,使水呈浓绿、红或其他颜色。
轮藻门 所含色素和同化产物与绿藻相似。藻体大型、直立,中轴(茎)部分明显分化为节与节间,每个节上轮生小枝和侧枝。细胞单核。有性生殖器官发达,具藏精器和藏卵器,均生于小枝上。地下假根可行营养繁殖。丛生于水底、淡水或半咸水中,尤以稻田、沼泽、池塘、湖泊中更为常见,喜含钙质丰富的硬水和透明度较高的水体。
金藻门 多为单细胞或群体,游动种类多不具细胞壁;有壁的种类主要由果胶质组成,壁上有硅质或钙质的小片。色素体金褐色,除含叶绿素、胡萝卜素外,叶黄素主要为墨角藻黄素,还有硅藻黄素及硅甲黄素等。贮藏物为金藻昆布糖和油。繁殖时借分裂产生游孢子或内壁孢子;有性生殖主要为同配生殖。
黄藻门 为单细胞、群体、多核管状体或多细胞的丝状体。许多种类的营养细胞壁由大小相等或不相等的两片套合组成。色素体黄绿色,主要成分是叶绿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贮藏物为金藻昆布糖和油。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具 2条不等长的鞭毛。繁殖时产生游孢子或不动孢子;少数行有性生殖,常为同配生殖。
硅藻门 一般为单细胞,细胞壁含果胶质和二氧化硅,硅藻细胞形似小盒,由上壳和下壳两瓣套合而成,壳面上有花纹,还常有角状、刺状或刺毛状的突出物。色素体除含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外,还有硅藻素、墨角藻黄素等,贮藏物主要为油。通常以细胞分裂方法繁殖;有性生殖为不动配子的接合生殖或卵配生殖,合子发育经过复大孢子阶段。
甲藻门 多数为具双鞭毛的单细胞个体,细胞壁含纤维素,常由许多固定数目的小甲板按一定形式排列组成,也有不具小甲板的。色素体除含叶绿素、胡萝卜素外,还含有几种叶黄素,如硅甲黄素、甲藻黄素及新甲藻黄素等,细胞呈棕黄色,也有粉红色或蓝色的。贮藏物为淀粉和油。腐生或寄生。有些种类细胞内有特殊的甲藻液泡和刺丝胞等构造。繁殖方法为细胞分裂或产生游孢子;有性生殖为同配或异配,但少见。
蓝藻门 旧称蓝绿藻门。无色素体、细胞核等细胞器,与细菌同属原核生物。藻体为单细胞、丝状或非丝状的群体,色素除叶绿素、胡萝卜素外还有几种特殊的叶黄素及大量的藻胆素。贮藏物以蓝藻淀粉为主。无色中央区仅含有相当于细胞核的物质,无核膜及核仁,称为"中央体"。生殖一般借细胞分裂,有些种类形成孢子。多喜生于含氮量高的碱性水体中,有的种类能在温度较高的温泉中生长。
褐藻门 均为多细胞体,有些种类体型很大,构造也较复杂,最简单的是丝体状。色素体呈褐色,除含叶绿素及胡萝卜素外,还含大量墨角藻黄素。贮藏物为褐藻淀粉及甘露醇。以产生游孢子或不动孢子繁殖,有性生殖为同配、异配或卵配。游动细胞梨形,侧生两根不等长的鞭毛,多数种类有世代交替。许多大型褐藻为冷水性海藻,资源颇丰富。海带在中国北部及东南沿海已大量人工养殖。
红藻门 绝大多数为多细胞体,体长从几厘米到数十厘米。一般为紫红色,也有褐色或绿色的。除含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外,还含有藻胆素(藻红素及藻蓝素)。贮藏物为红藻淀粉。繁殖方法为产生孢子和卵配生殖,都不具鞭毛。有性生殖过程复杂,雌性生殖器称为果胞,其前端有一延长部分称为受精丝,精子附着受精丝上受精。大多数红藻都有世代交替。
分布和生态习性 藻类分布的范围极广,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在只有极低的营养浓度、极微弱的光照强度和相当低的温度下也能生活。不仅能生长在江河、溪流、湖泊和海洋,而且也能生长在短暂积水或潮湿的地方。从热带到两极,从积雪的高山到温热的泉水,从潮湿的地面到不很深的土壤内,几乎到处都有藻类分布。除轮藻门外的各门藻类都有海生种类。
根据不同的生态习性,藻类可分为浮游藻和底栖藻。浮游藻是在水中漂浮生活的小型藻类,包括硅藻、甲藻、金藻、黄藻、隐藻、裸藻和蓝藻等门及绿藻门的单细胞种类。绿藻门的其他种类尤其是褐藻门和红藻门的种类,全为大型多细胞的海洋底栖藻。底栖藻和陆生植物一样,需要固定的生长基层。一般分布在沿岸、潮间带或浅水的底质上。 藻类根据生长地域又可分为淡水藻、 海藻、盐水藻、流水生藻、气生藻、土壤藻、温泉藻、冰雪藻和附生藻等。
温度是影响藻类地理分布的主要因素。海藻根据生长地点温度的差异可分为3种类型:①冷水性种。生长和生殖最适温小于4℃,其下又可分为适温为0℃左右的寒带种及适温为0~4℃的亚寒带种。②温水性种。生长和生殖的最适温为4~20℃,其下又可分为适温为4~12℃的冷温带种和适温为12~20℃的暖温带种。③暖水性种。生长和生殖适温大于20℃,又可分适温为20~25℃的亚热带种及适温大于25℃的热带种。多数海藻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不强,因此在海水温度变化大的海区,一年中种类的变化很大,冬天有冷水性藻类,夏天有温水性藻类,它们能在较短的适温时间内完成生命周期。但有些底栖海藻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强,如石莼几乎在世界各地都能全年生长。淡水藻中多数硅藻和金藻类在春天和秋天出现,属于狭冷性种;有些蓝藻和绿藻仅在夏天水温较高时出现,为狭温性种。
光照是决定藻类垂直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水体对光线的吸收能力很强,湖泊10米深处的光强仅为水表面的10%;海洋100米深处的光强仅为水表面的1%;而且由于海水易于吸收长波光,还造成各水层的光谱差异。各种藻类对光强和光谱的要求不同,绿藻一般生活于水表层,而红藻、褐藻则能利用绿、黄、橙等短波光线,可在深水中生活。
水体的化学性质也是藻类出现及其种类组成的重要因素。如蓝藻、裸藻容易在富营养水体中大量出现,并时常形成水华;硅藻和金藻常大量存在于山区贫营养的湖泊中;绿球藻类和隐藻类在小型池塘中常大量出现。
此外,生活于同一水域的各藻类相互间的影响对它们的出现和繁盛也有重要作用,某些藻类能分泌物质抑制其他藻类的形成和发展。
经济意义 藻类在经济上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①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固定无机碳,使之转化为碳水化合物,从而为水域生产力提供基础。海洋浮游藻的总生产力估计每年为31×109吨碳。在食物链的转换中,1千克鱼肉约需100~1000千克浮游藻,因此浮游藻类资源丰富的海区都是世界著名渔场所在地,而浮游藻类的产量就成为估算海洋生产力的指标。②在池塘鱼类养殖中一般根据水色判断水质,而水色是由藻类的优势种及其繁殖程度决定的。如血红眼虫藻占优势种时表现红色水华,说明水质贫瘦;衣藻占优势时呈墨绿色水华且有粘性水泡,表示水质肥沃;微囊藻与颤藻、鱼腥藻占优势时池水呈铜锈色纱絮状水华,味臭有害于鱼;蓝裸甲藻占优势形成的蓝色水华是养殖鲢、鳙、鲤、鲫、非鲫高产鱼池的典型水质之一,但繁殖过盛也会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泛池。此外,扁藻、杜氏藻、小球藻等单细胞藻类蛋白质含量较高,是贝类、虾类和海参类养殖的重要天然饵料。③固氮蓝藻是地球上提供化合氮的重要生物,也是可利用的重要生物氮肥资源。目前已知固氮蓝藻有120多种,在每公顷水稻田中固氮量达16~89千克。④褐藻门的海带、裙带菜,红藻门的紫菜,蓝藻门的发菜,绿藻门的石莼和浒苔等都是重要的食用藻类。⑤藻类在工业上的用途主要是提供各种藻胶。褐藻门的海带、昆布、裙带菜、鹿角菜、羊栖菜等除供食用外,可作为提碘、甘露醇及褐藻胶的原料。巨藻、泡叶藻及其他马尾藻也可作为提取褐藻胶的原料。褐藻胶在食品、造纸、化工、纺织工业上用途广泛。从石花菜、江蓠、仙菜等可提取琼胶用作医药、化学工业的原料和微生物学研究的培养剂。从红藻门的角叉藻、麒麟菜、杉藻、沙菜、银杏藻、叉枝藻、蜈蚣藻、海萝和伊谷草等藻类中,可提取在食品工业上有广泛用途的卡拉胶(见海藻化工产品)。
此外,藻类还可用于污水净化和作为测量海流的指示生物,在使自然界中无生物地区转化为适合生物生长的地区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