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合金马氏体
1)  alloyed martensite
合金马氏体
1.
The alloyed martensite is investigated.
以一元合金马氏体为研究对象,应用原子状态判定因子W来确定Fe-C-Me晶胞中各原子的杂化状态。
2)  martensitic alloy
马氏体合金
3)  martensitic alloy pig iron
马氏体合金铸铁
1.
The deposited metal of surfacing welding electrode of martensitic alloy pig iron is investigated bymeans f hardness testing, microhardness testing, optical microscope and X- ray diffraction.
通过硬度试验、显微硬度、光学显微镜以及X光衍射相分析对马氏体合金铸铁堆焊金属进行研究,确定焊条药皮配方,使堆焊金属硬度HRC大于66,高于目前同类产品的硬度值。
4)  dilute-alloy martensite
低合金马氏体
5)  high alloy martensite
高合金马氏体
6)  martensitic bainitic alloyed ductile iron
马氏体-贝氏体合金球铁
补充资料:马氏定律

马氏定律有两个含义:

一、化学马氏定律:

有机物加成时,氢加在氢多的一侧。

有机物消去时,氢掉在氢少的一侧。

二、物理马氏定律:

就是谱线红移现象定律,是现代科学系统理论知识。关于宇宙及一些光谱现象

1.河外星系的观测与红移的发现

在浩瀚的太空中,除了有无数发光的星星外,还有弥散状的星云。关于星云的本质长时期存在争论,一种观点认为星云是银河系内的星际物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星云实际上是像银河系一样巨大的恒星集团,只是因为太远而看起来像“云”,由于观测手段的限制,这两种观点孰是孰非无法得到最后的判明。

到了20世纪,观测手段有了较大的发展,美国在威尔逊山上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2.5米口径的反射望远镜,确定空间距离的天体物理方法也发展了起来。人们可以对星云的本质有所说明了。

宇宙空间的尺度是太大了,不同的尺度范围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因为在某个范围有效的方法进一步扩展就失效了。对于较邻近的天体,可以用三角法测距。三角法也就是传统的视差法,距离太阳最近的比邻星(即半人马座α星,我国古代称之为南门二)就是通过视差法测出的,距离为4.3光年。使用三角法已经测定了500光年的空间距离,但更大的距离三角法就无能为力了。

更大的距离往往采用光度方法确定,我们知道,恒星的视亮度、距离与本身的光度三者之间存在某种确定的关系,视亮度是可以在地球上测定的,因此只要知道了某恒星的光度就可以知道它的距离。天体物理学已经得知,从光谱分布可以相对地确定恒星的光度。因此,光度方法可以用来大致地确定更远的空间距离。使用主序星作为标准,天文学家测出了10万光年的空间距离,大致搞清楚了银河系的空间结构。

超出10万光年之外,主序星的光度就显得太小而不为我们所见,天文学家又找到了造父变星作为标准,利用这个新的光度标准,可以确定星云的本质了。

1924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1889—1953)利用威尔逊山的大望远镜观察仙女座大星云,第一次发现它实际上由许多恒星组成,而且其中有造父变星,这样就可以运用光度方法来确定它的距离了。计算的结果是,仙女座星云位于70万光年之外,远远超出了银河系的范围,这就最终证明了某些星云确实是遥远的星系。哈勃一鼓作气,此后十年致力于观测河外星云,并找到了测定更远距离的新的光度标准,将人类的视野扩展到了5亿光年的范围。

与此同时,美国另一位天文学家斯莱弗(1875—1969)正致力于恒星光谱的研究。从1912年开始,他将视线对准了河外星云,发现它们的光谱线普遍存在着向红端移动的现象。随着观测的进展,积累的数据越来越多,除个别例外,几乎所有的河外星系(此时哈勃已经表明这些星云确实是河外星系)的光谱都有红移现象。如果按照多普勒效应解释,这就意味着这些星系都在远离地球而去,而且退移的速度相当大,比如室女座星云的速度达到了每秒1000公里,这样大的速度是令人称奇的。

1929年,哈勃考察了斯莱弗的工作,并结合自己对河外星系距离的测定,提出了著名的哈勃定律:星系的红移量与它们离地球的距离成正比。这一定律被随后的进一步观测所证实。哈勃定律指出了河外星系的系统性红移,反映了整个宇宙的整体特征,特别是当红移作多普勒效应解释时,哈勃定律就展示了一幅宇宙整体退移也就是整体膨胀的图景:从宇宙中任何一点看,观察者四周的天体均在四处逃散,这就像是一个正在胀大的气球,气球上的每两点之间的距离均在变大。

2.现代宇宙学的兴起

红移带来了宇宙学研究的勃兴,但现代宇宙学的源头还得从牛顿宇宙学讲起。在牛顿世界里,空间和时间都是无限的。但空间的无限性却带来了许多佯谬,首先一个佯谬是所谓夜黑佯谬,它是由德国天文学家奥尔伯斯(1758—1840)于1820年提出的,有时也称奥尔伯斯佯谬。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