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土壤
台湾地区的土壤受母岩、气候、地形、水文、生物、人为及时间等因子共同作用下生成的,可分为十种类型,石质土和灰化土多分布在海拔 1,000 公尺 以上的山区,红黄色灰化土、棕色森林土及黄棕色壤多分布于海拔 1,000~ 100 公尺 之丘陵区,台地及海拔 100 公尺 以下的平原区则为红棕壤、冲积土、盐土、拟盘层土与砂性土分布区。
一、石质土
泛指土体含碎石太多,剖面层次不明显的弱育土,因台湾山地面积广大,地形起伏变化大,加上母岩节理纵横,且多暴雨,使这种土型在台湾分布特别广,凡海拔 500 公尺 以上丘陵山区,即见石质土混杂其它土之间,海拔 1000 公尺 以上的山区则以石质土为主。
二、灰化土
泛指在温湿气候森林及矮灌丛植被下,经灰化作用过程而化育成的一种定域土,主要分布位在海拔 1000 公尺 以上,包括灰壤、棕色灰化土和灰棕壤。
三、红黄色灰化土
泛指在热带或副热带阔叶林下,由富含硅质的母岩风化生成的一类,色成黄红的酸性土壤,其垂直分布高度约 100 至 1000 公尺间,主要在中央山脉西侧山麓丘陵区,间有在地势略低台地上而与红棕壤杂存。
四、棕色森林土
在阔叶林覆盖较佳的山麓丘陵区,杂于红黄色灰化土间,大面积的分布见于台南及高雄县东部山地丘陵区。
五、黄棕壤
为砖红化土壤之一,分布面积广泛,主要在海拔 100 到 500 公尺 的丘陵区,及中央山脉北侧、西侧、西南侧及南侧区域为主,偶与台地群与红棕壤混杂存在。
六、红棕壤
为砖红化土壤之一,分布区可说与台湾之台地及河阶地形一致,一般认为台湾砖红壤系生成于洪积统时代,故有老红壤之称。
七、冲积土
为海拔 100 公尺 以下低平地区最常见的土壤型,分布面积仅次于山区的石质土,由于台湾河流短促湍急,不断夹带新的风化侵蚀物质冲积于较低平地区,故冲积土一般均属于成土不久的幼年土,正因为不断有直接源于山区新鲜且硅质多的碎土块,其沃力较高,为台湾最重要且完全利用的农业土壤,部分冲积土已经由长期灌溉利用转变为黏土类的水稻土。
八、盐土
成土过程是因为盐渍而成,所以仅见于具显著干季的浊水溪以南西南平原的滨海低地区,属粘壤土类,肥度不高。
九、拟盘层土
又名老冲积土,指具一粘实底层较老的冲积土,发现于嘉南平原及高雄平原内部,因其底层有较多的坚硬盘层,故排水不太良好,空气不流通,且植物根部伸展受阻碍,农作物生长较差,俗称看天田(台湾黏土)。
十、砂性土
母质多属近代砂丘,主为沿海多风区域的风积物,其范围较小,主分布在滨海地带,如宜兰罗东沿海、新竹和苗栗海滨山麓之缓坡,以及台南与高雄间,一般砂性土属于砂土类,肥力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