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生物体燃烧
1)  biomass burning
生物体燃烧
1.
The influence of the biomass burning in South Asia on ozone concentration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over Kunming is analyzed, based on NCEP reanalysis, Total Column Ozon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MM5, AI from TOMS, and aerosol optical depths from MODIS.
使用NCEP分析资料、中尺度数值模式MM5模拟的大气环流数据、卫星观测的东南亚地区的生物体燃烧状况、气溶胶指数等资料,分析了这段时间的天气形势、大气环流、空气块后向轨迹以及生物体燃烧产生的烟尘轨迹,结果发现高浓度的臭氧空气来源于有生物体燃烧的南亚地区。
2)  biomass burning
生物质燃烧
1.
Transport pattern of biomass burnings air masses in Eurasia and the impacts on China;
欧亚大陆生物质燃烧气团的输送特征及对中国的影响
2.
Modeling of CH_4 emission from rice paddies and CO emission from biomass burning and their effects on tropospheric oxidizing capacity in China;
中国地区稻田CH_4和生物质燃烧CO排放对对流层氧化性的影响
3.
Crop straw burning, an important category of biomass burning, contributes significantly to airborne fine particles.
农作物秸秆燃烧是一类重要的生物质燃烧形式,已是大气细粒子的来源之一。
3)  combustion by-product
燃烧衍生物
4)  biomass combustion electricity production
生物质燃烧发电
5)  biomaterial fuel fired boiler
生物质燃烧锅炉
6)  production formulation rate
燃烧产物生成率
补充资料:生物声学
生物声学
bioacoustics

   研究能发声和有听觉动物的发声机理,声信号特征,声接收、加工和识别,动物声通信与动物声纳系统以及各种动物的声行为等的生物物理学分支学科。广义的生物声学还涉及生物组织的声学特征、声对生物组织的效应、超声诊断的理论与应用等内容。
   有效的声通信系统必须具备下述条件:由发声动物所发出的声音信号具有种属专一性;声接收者对于种属专一的声信号能够检测,声信号的接收者还必须对发声者进行定位。确定声源位置,在不少动物的多种行为中起关键性作用。例如,吸引配偶、确定领地、捕捉食物、躲避捕猎者或障碍物、成对的维持、亲代与子代的联络以及生物的成群等。
   昆虫是用声信号进行种内通信的第一批陆生动物。昆虫主要靠摩擦发声。直翅目与蝉科动物的发声为人们所熟知。果蝇也有一个发育良好的声通信系统。鳞翅目的蛾似乎没有或者只有很差的种内声通信,但它们具有十分有效的听系统来检测猎食蝙蝠的叫声。蟋蟀利用鞘翅的发声机制发声,其左右两只鞘翅均有发育良好的音剉,但多数情况下只使用右音剉。蟋蟀的鸣声通常是相当纯的律音,频率范围3~50千赫。鸣声可分为鸣叫声、攻击声和求配声。多数蝗虫利用股节-鞘翅摩擦发声。后肢股节的内侧表面的音剉,由一串距构成。音剉相对于前鞘翅上隆起的中径脉摩擦而发声。蝗虫耳就是第一腹节背板两侧孔内的鼓膜器。
   有关脊椎动物的行为与生理学研究表明,不少鱼具有良好的水下听觉及频率识别能力。除少数鱼在繁殖期和开拓活动水域时能产生几种声音外,鱼不会发声。两栖动物的声行为比较普遍。例如雨蛙、蟾蜍等在性激素控制下,对雄性动物的鸣叫声表现出的正趋声行为。在爬行动物中,声通信与听觉对于群居交际活动作用似乎不大。不过,鳄鱼和夜壁虎能够靠声进行通信,它们的内耳的细微结构及听能力与鸟类相似。
   鸟的发声既是一种重要行为,也是鸟类进化的指标。许多鸟发出的声信号,其模式是遗传固有并在个体发育史上靠耳来调节的。部分或全部地通过学习及模仿,完善其声发射的性能。鸟鸣所传递的信息,用于一般的种属鉴别,以诱发不同的行为,或者用于个体识别。鹑鸡类在孵育期的发声会影响孵化的速率。森林鹰利用发声作为捕捉食物的诱饵。许多鸣禽与鹦鹉能改变自己的鸣声,并借此鉴别同伴或近亲。按鸣声的生物意义,可分出:引唱的哨音、威胁声、攻击声、平定声、恐惧的尖叫声、幼雏声及交配声等等。鸟的听觉结构已相当发达。鸟类听觉对低频和中频敏感。如红腹灰雀对100赫~ 12.8千赫的声音都有反应而对较高频率的声音其反应灵敏度大大下降。信鸽能检测到0.05~10赫的次声,它对次声的灵敏度比人强50分贝。有些鸟包括东亚雨燕和美洲的热带油鸟等,有能力在它们栖居的黑暗岩洞内利用回声定位。
   蝙蝠视力较差,在黑暗中穿越复杂的环境,却仍能高速飞行。许多蝙幅依靠在空中拦截小昆虫为生。蝙蝠这种惊人的能力在于它在进化中形成了十分完善的回声定位系统(或声纳系统)。回声定位是生物适应黑暗环境的结果。利用自己发出叫声的回音来导航,测定目标距离及运动速度,了解目标的质地、发现障碍及寻觅食物等。蝙蝠发出的声信号,主要有3种类型:短喀嗒声、调频脉冲和常频脉冲,以及调频与常频脉冲的混合信号。在使用调频信号瞬时时,频率变化越迅速,由回音所提供的关于目标位置及表面性质的数据越精确。常频信号在蝙蝠叫声中不普遍。但它作为载频和标记频率,可检测出回音频率的微小变化。蝙蝠声频范围8~215千赫。每个脉冲的持续时间约2毫秒。声脉冲发射的速率与所需要处理的信息有关:蝙蝠在巡飞期间,每秒钟只发射几个脉冲;当遇到小的或快速移动的目标时,脉冲发射的速率每秒高达200以上。蝙蝠能够利用这些声音脉冲的回音,在百分之一秒内获得有关它想捕猎的、离它15厘米远处飞行的小动物的全部信息。蝙蝠的声脉冲是由喉部8微米厚的组织薄片作特异振动而产生的。当空气冲过薄膜时,引起振动,同时发出高达10×10-5~60×10-5牛顿/厘米2脉冲。蝙蝠的听觉还包括能运动的大耳翼,3块听小骨等。
   海豚能够利用脉冲式喀嗒声发射靠回声定位方法,从回声中“看”到目标的三维图像,十分细致地识别周围物体精确地导航。海豚在混浊水中及黑暗条件下能成功地捕食小鱼;人工训练的海豚能躲避开人为设置的金属杆障碍列阵;能以100%的精确度区别开两个直径分别为5和  6.3厘米的钢球;如以0.22厘米厚的铜板为标准目标,海豚能区分开0.32厘米厚的铝板与0.64厘米厚的铜板。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